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二十一章 平凉抚民(2 / 2)


桃花坞夜战,为蔡芝山进军平凉扫除了后顾之忧,高峻山领兵回到环县,就下达了战略大转移的命令,只留下马进忠、惠登相、孙继业共计两万余众,在环县、铁角城一带与敌周旋。

在环县等待的日子里,由于高峻山有伤在身,行动不便,刘芳兰新亡,韩雨烟她自己都需要人照顾,这样,吉雅就主动承担起高峻山的日常起居,为他擦身换药,两人的关系瞬间变得亲近起来。

………………

崇祯五年(公元1632年)八月底,蔡芝山的二万大军,用炸药和火炮轰开了平凉的大门,高峻山的大本营也顺利移师平凉。

平凉位于六盘山东麓,泾河上游,横跨陇山,东邻咸阳,西连安定,南接秦州、凤翔,北与固原毗邻。平凉素有“陇上旱码头”之称,是“丝绸之路”必经重镇,史称“西出长安第一城”,自古为屏障三秦、控驭五原的重镇,是“兵家必争之地”。

平凉城内有一座韩王府,韩王府宫第宏舍,周围十里,殿堂亭榭,周围五里,规模宏伟,外府外有萧墙,内有砖墙。

韩王府是城中城,光大门就有六扇,分别是:棂星门、端礼门、承运门、广智门、体仁门、过厢门。府内建有承运殿、存信殿、东府宫,还有秉忠堂、惠迪堂、慎德堂、玉渊堂、宾馆堂、琴堂,又有览香楼、看花楼,以及金香亭、体良亭、寿柏亭,永春园、聚春园。

府内设有承运司、纪善司、典宝所、典膳所,良医所、工正所、典仪所、广受仓、兵库房、驾库;府外有左右长史司、典簿厅、审理所、奉祀所、仪卫司、群牧所。

高峻山的大本营就放在了韩王府。承运殿改成了议事厅;存信殿成了高峻山的内室,韩雨烟和吉雅住在里面;白文选、张从、庄有福的亲兵卫队住在东府宫;蔡芝山的一万直属队占据了府内的堂楼亭园。

韩王府的主人被蔡芝山关押了起来,等候高峻山的发落。高峻山在如何发落韩王的问题上,犹豫不决。如果直接将其杀掉,后续的连锁反应会有多大,高峻山不好估判,假如明廷要举兵报复,凭高峻山目前的力量,就是作死;如果将其放生,也难保这个韩王不会回来报复。

在议事厅,高峻山正与田文居、刘鸿儒商议,田刘二人的意见是一致的,他俩提出把韩王软禁起来,日后也许会用得着。高峻山也认为这一题议是可行的,有韩王作为人质,以后要与明廷谈判,就有了筹码。

刘芳亮、百里沙负责清理韩王府的资产。明朝的皇室宗亲,肆意敛财,到处搜刮民脂民膏,别看一个小小的韩王府,其库房存放着几百万的白银,绫罗绸缎、珍珠玛瑙、茗茶美酒、谷物粮草堆积如山。

高一功、田文居负责治安及税收,保护商贾公平交易,并废除了辽饷、练饷和剿饷,减轻了当地百姓的负担。

一切都按照环县的模板来操作,社会次序很快就稳定了下来。高峻山把大量白花花的大米投放到市场,平价销售,并以蔬菜的价格卖给穷苦百姓,同时在韩王府的体仁门前,架起了四口大锅,熬粥免费赠与饥民。

韩王府内所设的各类司、所一律保留,确有才能的大小衙役,愿意留下的,全都留用。

平凉韩王府东有座崇文书院,高峻山派百里沙、孙元化和赵士春进驻崇文书院,书院的原有次序照旧,除了国文教育,还给书院的学子们开设了数学。

平凉府的知府大人在城破之时,便不知踪影,高峻山自任知府,当然,他不受任何人的节制。而知府衙门成了红军友、李部司的行营。

蔡芝山将秉忠堂改成练兵所,在韩王府内练兵。高峻山想看看蔡芝山是怎样练兵的,虽然他的箭伤还没有痊愈,这天他还是来到练兵场,跟随他的只有白文选。

练兵场上,正有一支一百人的队伍,他们个个身披崭新的浅红色盔甲,在阳光的照射下,耀眼夺目。他们每人一杆三眼铳,是一队三眼铳手在实弹练习。他们排成一列纵队,队列后面一位百户骑在马上,手拿号角在指挥他们,高峻山静静地在一旁观看。

只见百户鸣角号一声,一眼齐响,练兵场上烟雾一片,后响及点放不着者,由伍长记下,百户再鸣角号一声,二眼齐响,再由伍长记下后响及点放不着者,三眼响尽,这轮训练就算结束了。

高峻山颇感兴趣地上前与百户搭话,百户一见是秦王来了,连忙下马行礼。

高峻山好奇地问:“我看到每一次枪响之后,都有人在记录,这是为什么?”

百户答:“回秦王,每响一次枪后,就由伍长记录下谁没有按号声放枪,完毕之后进行处罚。”

高峻山又指着八十步开外的墙上所画的横线问:“为什么要在墙上画一道道的白线?”

百户答:“回秦王,那是用石灰画出的横道,高如人胸,宽一尺,用于演习。”

高峻山听明白了,那一道道的白线,就是一个个的靶心,给三眼铳手打靶用的,但是让高峻山不解的是,既然是靶子,却干干净净,没有一枪中靶的痕迹,于是他又问:“为何没有一人打中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