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395章 天下战略(三)(1 / 2)


太极宫李世民的御书房,十几个人表情严肃。事情发展的太快,变化太多,日久积攒的矛盾,在这一刻爆发。对世家的打压十几年,严重的削弱了他们的实力。

可是,百足之虫死而不僵,李彦用重手打击了山东和河东的世家,但强大起来的关陇集团却不容小视。

这是新的贵族势力,这些世家中包括李氏本身是皇亲,同时,长孙、裴氏、萧氏和韦氏、杨氏、窦氏又都是李世民的支持者,这些人李世民只能打击,压服他们,却不能灭掉他们。

王家、郑家、崔家,这些庞然大物,本来并没有瞧得起其他的世家,但他们低估了李彦,被打得一蹶不振。百年家族分崩离析,势力已在朝中荡然无存。之所以能这么顺利,不能不说李世民支持,同时新兴的世家贵族完全站到李彦这一边。

起码在这几次争斗中,范阳卢氏,兰陵萧氏、陇右李氏和河中韦氏几乎没什么损伤,其他几家的势力消失,迅速被新兴的几家代替,如今又形成了新的势力。

不过,科举制度的逐步增加,让庶民寒门之士也增加不少,朝堂上形成了两个对立阶级。以寒门之士为代表的一批人,和以世家门阀为代表的一批人形成对立。新生的力量很弱,重要位置都在大家族手中,力量是不均衡的。可彼此斗争也就限制了李世民的政令推行。

这场太子之争中就太明显了,支持李泰的大部分是新贵族,而支持李承乾的是老门阀,两个人斗争演变成朝堂争斗。

这些并不是李世民愿意看到的,他想寻找一个平衡点,作为皇帝,他不想看到任何一方强大起来左右皇权。一连好几次,李世民召开朝会,但对李承乾的谋反案一直没有处理意见。

每个人的用意很明显,以李绩和李靖一些人置身事外,采取的是不参与,不过问。支持李泰的一些人就说谋反罪则当诛。老门阀想保住他们的利益,可又说不出来饶李承乾的理由,造反罪非同一般,如果开出先例,以后大唐别想安稳。

其实更多人心里明白,李承乾后来铤而走险,想举兵争取皇位,李泰敢有夺嫡之心,也是受玄武门之变的影响,李世民本身就没开一个好头。

李彦也严肃的坐在众人中间,他没问什么,也没说什么。众位大臣也不知道李世民干什么,突然把他们找进宫,还这样齐整。

三省六部的人全有,进来看到李彦回来了,有些人心头一喜,但也有些人心里吃惊。原来李世民拖延时间,就等着这个打手回来。李彦是疯狗,哪回都是帮着李世民咬人,这次他回来,打算咬谁?

李世民不能这样冷场,是他把人招来的,也是他传旨让李彦回来的。虽然不至于怎么样,但如此快速的返回,李彦一脸疲惫之色,还是能看出来。

从西域回来没有回家,直接进宫,让李世民还是很欣慰的,他大着胆子放李彦出去,结果确实理想。李彦真的发现有事就用最快的速度返回。脸上笑笑说道:“俊青,这么快回来,西域的事情处理完了?”

李彦点点头:“不错,基本上处理完了,如果不是皇上急招,可能因为细节还得耽误几天,但不知皇上召臣回来是什么事?”

李世民其实不好说,但他又不能不说,只好说道:“户部突然接到报告,有人拿债券要求兑换,数量非常之大。可是,四个道出现灾害,朝廷正在赈济,实在抽不出这笔钱。长安已出现传言,说朝廷根本就没打算还钱,债券成为废纸。那些持有债券的人开始闹事,所以召回你商量,如何解决。”

这些情况一般都是其他大臣来说,这次竟然是李世民说,李彦有些奇怪的说道:“臣当时动用的钱,基本都是朝中大臣和皇亲国戚的,也很大一部分出自后宫和皇亲,怎么会这样?”

李世民为难住嘴。魏征这个人就是这样,他可不怕得罪人,直接说道:“永王有所不知,时间已过去五六年了,按着当初兑换利息,是每年百分之六,现在已增加到百分之五十,很多人以为皇上不会还这笔钱,也就把他们流通到市面上,不知道为什么,这些债券却集中在一起。”

李彦一愣,随后笑了:“魏大人,就别替他们说好听的,不知道怎么流出去的,恐怕是认为皇上不还了,把这些债券以高压手段押给别人了吧?我想现在恐怕满长安全是了吧?”

魏征脸一红,确实这么回事,因为这件事出现,也做过一些调查,基本还真让李彦猜对了。很多朝中大臣都认为这笔钱就是打水漂了,他们可不想损失,无论是大臣还是皇亲,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,竟然以收租买卖为借口,把这些钱以低价推了出去。

新上任的户部尚书韦东林说道:“永王,如果这些钱在百姓手里,问题不大,但是却集中在一些人的手里,数量非常之大,这才是最危险的。再加上民间的一些零散数,出现挤兑风潮,可能出现国家不稳。”

李彦明白了,这是有心人做的。问道:“皇上怎么说有弥勒教参与的迹象,为什么?”

李世民说道:“百骑尉抓到一些人,他们也是参与兑钱的。审问得知,他们都是弥勒教帮众,所以林魁推算,这当中有弥勒教的人参与。”

“皇上,没什么,臣有办法解决。”李彦说道。

这么严重的问题,李彦当时就有办法解决?难道他已经到了这么有钱的地步?让所有人吃惊。

李彦说道:“皇上,只要贴出皇榜,通知天下所有债券,在两个月之后来安庆坊进行兑换,利息一分不差,就可以了。”

李世民担心的说道:“俊青,你从哪里弄这么多钱?韦尚书算一下,大约是五百多万贯。”

李世民没好意思说你李彦这么有钱?富可敌国了。李彦笑笑:“别那样看我,现在把我老婆孩子卖了也没五十万,我哪有那么多钱?”

房玄龄担心的说道:“永王,这可不是开玩笑,皇上不可欺骗天下,如果两个月后不兑现,那可能出现民变,就再没有回旋的余地了。”

李彦说道:“韦尚书,我问一下,总是说大唐的钱不够用,产生钱荒,我问一下,知不知道全国流通的铜钱和实际需要缺口多大?”

韦东林说道:“没有准确数字,大约在千万贯左右吧,户部并没有统计数字,从武德初年开始使用开元通宝,二十几年铸钱,市面流通的不下万万贯,如果加上布帛、黄金和少量的银子,应该是一个大数字,其中主要是布帛所占比量很大,所以铜钱的缺口应该在千万贯左右。”

李彦点点头:“韦尚书看来很称职,刚接尚书没有多长时间,却能知道这些。”

韦东林谦虚的笑笑:“永王夸奖了,户部侍郎本身就知道一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