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侯门婢第22节(1 / 2)





  裴境叹了一口气,看向沈妙贞:“有一回,你做的那个酸辣汤,这阵子很是想。”

  沈妙贞笑了:“公子想用,这便去做,公子可还有别的想吃的,要不奴婢再就着酸辣汤做些云片汤,可以和着吃。”

  裴境点点头,低下头喝茶,耳朵有些发红,这还是他头一回非要吃些什么,吃不到就不想吃别的饭。

  素日他只觉得非常孩子气,又显得很任性,所以一直克制自己。一朝破功,难免觉得有些不好意思。

  “公子,刚才侯爷,老太太和二老爷都打发人来瞧您,见您睡着就没打扰,只是送来了东西就走了。”

  裴境点头:“我用完膳便去给老太太请安。”

  大伯父大概是想问问他考得如何,二老爷是他亲爹自然只担心他的身体,老太太则是两方面都有。

  可裴境隔日挨着去请了安,也并没有说考的如何。

  到放榜那日,侯府派出去打探消息的小厮欢天喜地的回来,侯府的人才知,原来裴境中了第一名解元。

  28、28

  中举对裴境来说,实在不算什么事,不过居然是第一名,也着实出乎他的意料,意外之余便有些志得意满。

  侯府也是欢天喜地,举人老爷说出去本就高兴,而这第一名解元,更是镶了金边,好不光荣。

  裴境高兴过后,也就冷静下来,三年后还有会试和殿试,只有成了进士,才是真正一只脚踏进了官场仕途。所以高兴了那么几天,也就一切如常。

  倒是侯爷和老太太,把裴境好一顿夸,他俨然成了侯府的未来希望,待遇也跟二公子,未来的侯爷还要好一些,不过裴境在意的不是这个。

  成了举人,就可以直接做官,只是要有缺才能补,而且要下放到各州府的县里,先从九品做起。有些举人因为连年考不中进士,只能在下头的县衙做个小吏。

  不过本朝科举对于举人很是宽和,就算担着朝廷的职位,也可以在职考进士,除了举人的补贴还能多拿一份朝廷俸禄,有许多举人都是如此。

  二老爷也问过裴境的意思,他们二房有钱,给他使银子,在洛京活动个肥差是没问题的,洛京城不同于一般的县,乃是大梁陪都,哪怕只是主簿也是从七品。

  但裴境却并不想现在便开始做官,在他看来,只有一直考不中进士没出息的才会去补缺。

  他年纪还小呢,不需要现在就考虑出路,说到底他更看重的是名,举人的补贴一年才不过二十两银子外加两石米面,对于穷苦人家来说这实在是一笔大收入,能叫一个赤贫之家两年变成一个小地主。

  可侯府是什么人家,他裴境喝一碗雪顶含翠茶便几两银子没了,岂会看中这点朝廷补贴和一点小官俸禄。

  他不愿意现在便做官,二老爷也由着他。

  会试乃是三年后,虽然他不敢懈怠,但总归可以略松了一口气,能歇息几天。

  如此又过了半年,年底过完年,沈妙贞的哥哥来递了话,求六公子放她家去几天,原因是他们的娘病重。

  裴境早就习惯了沈妙贞在身边服侍,这些年她被□□的实在和他的心意,一个眼神她便知道只要磨墨还是要上茶,但她娘病重,于情于理也不能强留。

  裴境便给她放了假,让她先回家侍奉母亲,还特意让景天驾车拉她回家去。

  沈妙贞好几年没能回家,心中未免有些近乡情却,而这一回回去是因为母亲病重,心里更加难受。

  沈家村在京郊三十里外的地方,坐着车也要走上两个时辰,逐渐的地上也有些坑坑洼洼,快到沈家村了。

  她掀开车帘子,往外一看,道上走来几个年龄不一的年轻小伙子,身上都背着布包,一看便是上学的学子们。

  她眼尖,一眼便瞧见了自己的弟弟,急忙叫景天停车,她下车对着弟弟招手。

  “小天儿,过来。”

  那群书生中,一个肌肤白皙相貌英俊的少年一愣,不敢置信的瞧了好半天,一晃好几年了,他都有些不敢认。

  “天儿,是我啊,我是妙贞,你姐姐。”

  “阿姐?当真是阿姐?”

  小少年飞奔一般过来,揉了揉自己的眼睛:“阿姐,当真是你?”

  眼前的小少年比自己都高了一些,脸却仍旧稚嫩无比,带着孩子的稚气。

  “好几年不见,我都不敢认阿姐了。”

  那些少年郎应该是弟弟的同窗,什么年岁的都有,她还见到里面有个十八九的,却仍在上村里的私塾,他们公子都是举人老爷了。

  那些学生里头,走出来一个三十左右的中年男子,身上穿着一身素色绸缎衣裳,脸倒是生的端正,很有些文弱书生的样子。

  “沈天,这是……”

  见他问,沈天也不能不介绍:“这是我阿姐,阿姐,这是私塾的孙先生,弟弟的恩师。”

  沈妙贞不敢怠慢,急忙福了福身:“先生安好,我家弟弟,劳烦先生上心了。”

  在流风阁这一年多,沈妙贞从没做过什么粗活,吃的好睡得好,生活的舒心,身量也长了上来,没了那股面黄肌瘦营养不良的样子,她天然的美貌便渐渐显露出来。

  孙秀才拱了拱手,暗暗打量面前这少女,看着年岁还不到十五,的确有些小,可这种精致的美貌可是那些村姑怎么都比不上的。

  她穿着一袭月白的小袄陪着同色的裙子,裙角坠着蝴蝶的刺绣,头发输成朝仙双环髻,带了一只素色的银簪子,一张芙蓉面白皙如同皎月,鼻头小巧唇若樱桃,最叫人移不开眼睛的,是这少女眉宇间似有若无的愁绪,仿佛笼罩着袅袅烟雾,那双黑白分明的眸子,若远山秋水,清澈见底。

  孙秀才喉头耸动,他知道沈天的姐姐,在大户人家做婢女,却没想到,是如此一位小美人儿。

  娉娉袅袅十三余,豆蔻梢头二月初。他这回才明白,杜大家所说豆蔻年华的少女之美,原来真是他见识短浅了,他看过村里那些姑娘,一个个又土又黑,村的出奇,哪里能叫娉娉袅袅。

  沈妙贞下意识觉得这秀才的眼神有些肆意,但他是弟弟的老师,实在不好说什么,微不可见的皱了皱眉。

  “景天大哥,要不你就送我到这里吧,我跟阿弟一起走回去。”